不在香港駐軍,還叫什么中國的領土!
在港駐軍一條必須堅持,不能讓步。
這是1984年4月,鄧小平在外交部《關于同英國外交大臣就香港問題會談方案的請示》報告上,在關于駐軍問題一條作的旁批。
鄧小平
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政府關于香港問題的外交談判,是在鄧小平親自指導下進行的。鄧小平親自抓談判的各個問題,22輪談判幾乎每次談判之前都要請示他;每次談判后的簡報他都要親自過目。每當談判陷入僵局,或是遇到涉及國家主權的重大原則問題時,他都作出重要指示。他還多次接見英國外交大臣,親自做他們的工作。
中英之間的各輪談判始終圍繞著“國家主權”這個核心問題進行。在香港進駐軍隊的問題,是中英外交談判后期遇到的最復雜、最敏感的問題之一,鄧小平在這個事關國家主權的問題上盡顯“鋼鐵公司”的強硬本色,堅持中央必須在港駐軍的原則,甚至為此“拍了桌子”。
對于中央在港駐軍一事,鄧小平的態度始終是堅定的、一貫的。早在1982年9月,鄧小平與撒切爾夫人會談時就指出,我國政府有權在香港駐軍。并強調,這是中國政府在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象征。然而,當1984年中英談判進入到第14輪,關于中央在港駐軍的問題,雙方有了比較激烈的爭論。根據香港特區的國防事務由中央負責的規定,中央有權在香港駐軍。但英方強烈反對,提出了各種各樣荒唐的理由。為此,外交部專門就駐軍一事給小平同志寫了一個報告——《關于同英國外交大臣就香港問題會談方案的請示》。鄧小平審閱報告時,在關于駐軍問題一條特別作了旁注:“在港駐軍一條必須堅持,不能讓步。”
4月18日,鄧小平還親自會見了英國外交大臣杰弗里•豪,專門談到駐軍的問題。杰弗里•豪毫不掩飾自己反對駐軍的立場,聲稱“中國有責任保衛香港,但不見得非駐軍不可”,“只是遇到外部危險時,才由中央政府派兵去香港”。鄧小平當即表示不贊同,他說:“一九九七年后,我們派一支小部隊去香港。這不僅象征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,對香港來說,更大的好處是一個穩定的因素。”鄧小平的話再次表達了對駐軍問題的堅決態度。
然而,正當我國外交人員跟英方談判堅持駐軍的時候,內部出了一個紕漏。1984年5月,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期間,香港記者趁人大會議期間香港各界人士同中國高層人士聚集的時機,極想捕捉到一點有關中央對香港回歸問題談判的信息,其中焦點之一就是回歸后人民解放軍是否進駐香港問題。其中一名記者鉆了個空子,采取突然襲擊的方式向一位副委員長發問:“中國是否可以不在港駐軍?”這位副委員長含糊答道:“我們可能不一定駐軍吧。”結果第二天,港英的媒體大做文章,香港各大報頭版頭條以通欄標題刊登了有關報道,企圖造成中國政府態度已經軟化了的印象。
鄧小平
5月25日,鄧小平在接見港澳地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前知道了此事,非常生氣,并立刻采取了補救措施。當時記者拍了照片準備離開會場時,鄧小平招手特地又把他們叫了回來,專門就駐軍問題作了澄清。他說:“趁這個機會,我要對記者們說幾句話,所謂的‘將來不在香港駐軍’不是中央的意見。”他口氣非常嚴厲地說,既然香港是中國的領土,為什么不能駐軍!沒有駐軍這個權力,還叫什么中國的領土!這是鄧小平第一次公開向外界談論駐軍問題,使用了這樣異乎尋常的方式,很快成為了港媒的新聞熱點,我方對駐軍的態度及時得到傳播。同時,在鄧小平發火之后,英方意識到中方態度十分強硬,就不再堅持“反對中國方面 ‘1997年收回香港’以后行使‘駐軍權’”,談判順利推進到下一個問題。鄧小平在關鍵時刻解決了中英談判的一個關鍵問題。
1997年6月30日午夜,中英兩國政府在香港舉行政權交接儀式,中國政府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。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正式進駐香港,執行防務。
鄧小平
鄧小平為什么對駐軍問題如此“較真”呢?他在這個問題上是十分敏銳的,并從長遠的角度考慮香港穩定和國家安全的問題。他理性而實事求是地指出,駐軍不僅僅因為這是國家主權的體現,也是維護祖國統一和安全,保衛國家領土的需要。1984年5月25日,鄧小平對港澳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解釋說:“我們解決香港問題的立場是完全合情合理的。我國政府在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之后,有權在香港駐軍,這是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象征,是國家主權的象征,也是香港穩定和繁榮的保證。”
此后,鄧小平還曾多次公開談到對香港駐軍的深層考慮。
1984年10月3日,鄧小平會見港澳同胞國慶觀禮團時指出:“我講過中國有權在香港駐軍。除了在香港駐軍外,中國還有什么能夠體現對香港行使主權呢?在香港駐軍還有一個作用,可以防止動亂。那些想搞動亂的人,知道香港有中國軍隊,他就要考慮。即使有了動亂,也能及時解決。”
鄧小平
1986年4月24日,鄧小平會見香港著名人士安子介、查濟民時說:“駐軍是體現國家主權,是個安定因素。不要以為香港不會發生動亂。等到發生了動亂再派軍隊,問題就嚴重了。有點象征性的軍隊,就可以防止爆發動亂。”
1993年6月11日,鄧小平在審閱《鄧小平文選》編輯組報送的《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》整理稿時指出:“當時談判談得很細,談到駐軍的問題。我說,中國對香港行使主權,表現的形式主要是駐軍。”
鄧小平
鄧小平最講原則,這一特點與他求實的特點一樣,聞名于黨內。毛澤東評價鄧小平是“鋼鐵公司”,“綿里藏針、柔中寓剛”。他對在港駐軍問題堅定不移的立場和合情合理的解釋,使步步為營的英方不斷退卻,最終完成了香港順利回歸祖國的歷史使命。在這個問題上,他表現了一個偉大的政治家、戰略家的高瞻遠矚、未雨綢繆和深謀遠慮,至今令人敬仰不已!
鄧小平的晚年歲月充滿活力。1977年,73歲的他第三次復出,這已是許多人賦閑并盡享天倫之樂的年齡,但他卻步入引領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,直至他1997年去世,這20年中,古老的東方大國從此翻天覆地。
離開前,中央電視臺放映了剛剛拍攝完成的12集劇作《鄧小平》,病床上的鄧小平一集一集看下去。當時人們期待他能像1992年那樣再說一段“預言”,但 1997年的鄧小平只說了一句話…………《變化:1990年—2002年中國實錄》的再現,將一代領袖鄧小平的最后生命時光一層層生動展示了出來。
晚年鄧小平
自從1994年春節以后,鄧小平就再也沒有公開露面。境外的媒體至少一百次說他“病危”,他卻在京城里自己那個四方形的院落中,過得既舒適又灑脫。
1997年2月,醫院的報告說鄧小平病危。根據醫生解釋,他的心臟健康,肝脾也好,沒有老年人常見的糖尿病或者前列腺炎,致命的問題發生在神經系統,這在醫學上叫做 “帕金森綜合征”,是一種沒有辦法根治的疾病。
晚年鄧小平
1996年12月的一個清晨,他一覺醒來,覺得呼吸不暢。按照過去多年的習慣,他本應走到衛生間里去洗臉刷牙,然后坐在一個小方桌子邊開始吃早餐,有牛奶和雞蛋。秘書通常在這時進來,把他要用的東西放在辦公室里——眼鏡、手表、放大鏡,還有一摞文件和報紙。他把這一天剩下的大部分時間花在辦公室里。他喜歡看地圖,喜歡翻字典,有時候看看《史記》或者《資治通鑒》,但他更喜歡看《聊齋》。他喜歡打橋牌、游泳、看人家踢足球,但他最經常的運動是散步。
每天上午10點,護士就會進來,提醒他出去散步??墒沁@個早晨,他覺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了??人圆恢?,令他不能呼吸,不能下咽食物,更無法完成他的這些活動。身邊的醫生已經不能應付這個局面,只好把他送進醫院。
從他家到301醫院不過十公里。“沒有想到,他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。”卓琳后來這樣說。
晚年鄧小平
元旦那天下了小雪,把京城變成一片白色??墒窃?01醫院,看不到一點喜慶氣氛。鄧小平的病房設在院子南端一座小樓的頂層,病榻周圍總是站著很多人,還有些醫生護士進進出出,但有時候只有隨身醫生黃琳和他在一起。他看到電視里面正在播放一部紀錄片,就凝神看起來。
有一陣子,他的精神好一些,“那邊,走過來的那個”,他問,“是誰啊?”黃笑了:“那個是您啊。您看清楚了。”
晚年鄧小平
那個人走近了。他終于看到了自己,動動嘴角,笑一笑。黃告訴他,這部電視片名叫《鄧小平》,是中央電視臺剛剛拍攝的,有12集呢。他什么也不說,只一集一集地看下去。黃知道他耳背,聽不見,就俯身靠向他的耳邊,把電視里面那些頌揚他的話一句句重復出來,忽然感到老人的臉上露出一絲異樣的羞澀。
本文標題:鄧小平一生最強硬時刻:英國首相被震住
- 戰史風云
本文地址:www.too200.com/news/252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