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國后,為鞏固統一,相繼建立了各項制度,包括衣冠服制。秦始皇常服通天冠,廢周代六冕之制,只著“玄衣纁裳”,百官戴高山冠、法冠和武冠,穿袍服,佩綬。
由于紡織技術改進的關系,使得戰國以后的服裝,由上衣下裳的形式,演變為連身的長衣(深衣),這種衣著在秦代非常的普遍,它的樣式通常是把左邊的衣襟加長,向右繞到背後,再繞回前面來,腰間以帶子系住,并且往往用相間的顏色縫制,增加裝飾和美感的效果。漢代流行的服裝則是以連身的袍為主,樣式以大袖為多,袖身寬大部分為“袂”,袖口緊小部分為“祛”。從肩部直筒下垂到腳踝的長袍,是漢代人典型的穿著。至于民間的百姓,有的會穿著比較短的袍子,長度大約是遮住小腿,以便于工作。漢代的社會,政治安定,國力強盛,經濟繁榮,促使生活富裕,穿衣的風氣也走向華麗。

秦朝士兵服飾
秦朝士兵服飾的特點
輕裝步兵俑,身穿長襦,腰束革帶,下著短褲,腿扎行縢(即裹腿),足登淺履,頭頂右側綰圓形發髻,手持弓弩、戈、矛等兵器。
重裝步兵俑服裝有三種:一種是身穿長襦,外披鎧甲,下穿短褲,腿扎行縢,足穿淺履或短靴,頭頂右側綰圓形發髻;
第二種的服裝與第一種略同,但頭戴赤缽頭,腿縛護腿,足穿淺履;第二種服裝與第三種相同,但在腦后縮板狀扁形發髻,不戴赤缽頭。戰車上甲士服裝與重裝步兵俑的第二種服裝相同。騎兵戰士身穿胡服,外披齊腰短甲,下著圍裳長褲,足穿高口平頭履,頭戴弁(圓形小帽),一手提弓弩,一手牽拉馬韁。

秦朝士兵服飾
戰車上御手的服裝有兩種:一種是身穿長襦,外披雙肩無披膊(即臂甲)的鎧甲,腿縛護腿,足登淺履,頭戴長冠。第二種的服裝是甲衣的特別制作,脖子上有方形頸甲,雙臂臂甲長至腕部,與手上的護手甲相聯,對身體防護極嚴。
秦軍服裝甲衣是依兵種作戰時運動的實用性能而配備的,并用冠飾形式和甲衣色彩區分官兵地位。
本文標題:秦朝士兵服飾的特點 解析秦朝士兵服飾的發展史 -
傳統文化
本文地址:www.too200.com/news/488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