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黃埔軍校的眾多學員都很出色,林彪、周恩來這些在軍事、政治上赫赫有名的人都在時代的記憶中。但是被看做是黃埔軍校學霸還是另有其人。
這個人就叫做蔣先云!令人驚嘆的是,從入學開始一直到畢業考試,蔣先云囊括了所有科目成績的第一名,且與陳賡、賀衷寒并稱“黃埔三杰”。廖仲愷驚嘆他是“軍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!”據周恩來回憶,蔣介石也把蔣先云視為自己最得意的學生。蔣先云也因之而成為了唯一獲得毛澤東與蔣介石共同賞識的學子。
當時按照國共兩黨合作的決策,在軍校里要求師生們一律參加國民黨,由于蔣先云進校前已經參加了共產黨,也遵照學校的決定參加國民黨,成為跨黨的黨員,由此他成為了國共兩黨都倚重的驕子,師生敬重的寵兒,一面揚威軍校內外的旗幟。蔣介石曾聲言:“將來革命成功后解甲歸田,黃埔軍校這些龍虎之士只有蔣先云才能指揮。”
蔣先云在黃埔軍校期間很活躍,擔任中共黃埔特別支部第一任書記,在廖仲愷、周恩來的幫助下,他牽頭創建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并任主席,發表了多篇革命文章,成為黃埔軍校最有影響力和威望的學生,影響了一大批青年軍人(包括開國元帥徐向前、紅軍高級將領左權),很多有志青年軍人把“青年軍人聯合會”作為他們革命精神的寄托,會員由開始的2000多人迅速發展到20000多人,活動范圍由黃埔軍校延展到在廣東的軍隊和滇、桂、湘所設的軍校,進而遍及全國,成為一代青年軍人中大部分走革命道路的導航站。后來從黃埔軍校走出了許多共產黨人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與蔣先云等人的宣傳鼓動和思想灌輸分不開的。
1925年初,蔣先云畢業留校,擔任校長蔣介石的秘書。2月,“小蔣”隨“老蔣”參加第一次東征,兩次負傷;6月在廣州平定“楊劉”叛亂中,只身帶領一個連沖進市中心,占領了滇軍總指揮部,立下奇功;8月又參加第二次東征,已擔任第1軍3師7團黨代表的他在三次負傷的情況下,親率敢死隊一舉攻占了“歷史上從未被攻克過”的惠州城。
電視劇《開天辟地》劇照:蔣先云一馬當先 蔣先云雖深得蔣介石的鐘愛和青睞,并被迅速提拔,但他卻信仰篤定、剛正不阿,1926年“中山艦事件”發生后,蔣介石以“中將教育長”的職務誘使他脫離共產黨,具有雙重黨員身份的蔣先云,卻第一個公開聲明脫離了國民黨。
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后,蔣先云任北伐軍總司令部機要秘書,“北伐文告,多出其手”,旋任補充第五團團長,授陸軍少將軍銜,轉戰粵、湘、贛、鄂。蔣介石數次派人力邀蔣先云,許以第1軍第1師師長之職,前提是“必須發表退出共產黨的聲明”。蔣先云不為所動,拂袖而去,
1926年底蔣先云毅然離開蔣介石前往武漢,擔任湖北全省總工會工人糾察隊總隊長。“四一二”政變發生后,武漢各界成立“反蔣委員會”,公推蔣先云為主席,在武昌閱馬場舉行聲勢浩大的三十萬余人“討蔣大會”,通過《反蔣宣傳大綱》、《告(黃埔軍校)各期全體同學書》等文告,出版《討蔣特刊》,高呼:“昔日校長,今日校賊!”“蔣賊不除,世無天日!”蔣先云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討蔣演說,表明與蔣介石徹底決裂的堅定立場。
1927年4月,25歲的蔣先云滿懷一腔熱血和革命情懷,投入到第二次北伐,并被任命為第11軍26師77團團長兼黨代表。5月28日率部在河南臨潁與奉系軍伐作戰時,身先士卒,不幸中彈,壯烈犧牲!
1927年6月8日,在武昌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操場,中共中央為蔣先云烈士舉行追悼大會。武漢國民政府要員,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以及各界人士6萬余人參加追悼會,周恩來主持追悼會并發表沉痛講話,惲代英致悼詞,羅章龍宣讀悼亡詩:“東南北戰斗猶艱,戰士升騰武勝關。千古悲風臨穎路,中原忍見將星殘” ……中共中央刊物《向導》198期發表《悼蔣先云同志》一文;國民革命政府追贈其為中將軍銜。
1984年,蔣先云在黃埔軍校時的同期同學——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徐向前在其回憶錄里,稱“蔣先云是我的良師益友,他斗爭堅決,作戰勇敢,頭腦敏捷,堪為青年軍人的模范”,評價不可謂不高。